泗县属于哪个市,泗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泗县属于哪个市,以及泗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泗县属于哪个市?
泗县所属的市:宿州市。
泗县地处淮北平原东部,为安徽省东北边缘县,位于北纬33°16′—33°46′,东经117°40′—118°10°′。泗县旧境东至老子山,交江苏省淮阴县界,西至虞姬墓,交本省灵璧县界,横长155千米;南至天井湖,交本省五河县界,北至湖山庄,交江苏省睢宁县界,直长140千米。
东南至淮河,交盱眙县界,西北至渭桥,交睢宁、灵璧县界,斜长125千米;西南至马家集,交五河县界,东北至归仁集,交江苏省宿迁市边界,斜长85千米。全县面积3975平方千米。区域基本呈长方形。
历史文化:
泗州戏与江苏徐州一带流行的柳琴戏是同属一个剧种的不同流派,在淮北地区盛为流传。此剧起源于江苏海州(今江苏省东海县),发展于安徽省泗州,故称。
据传,泗州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海州一带的“太平调”。后被猎人传唱,称“猎户腔”,因唱腔尾声翻高八度,也称“拉后腔”。由于唱腔优美,听唱者不思寝食,赶场听看,似“魂”被唱腔拉去,故又称“拉魂腔”。
后因连年灾荒,张氏在海州一带沿门卖唱,发展为现在的淮海戏;葛氏流浪于苏北鲁南一带卖唱,发展为柳琴戏;而邱氏则于淮北泗州一带传艺卖唱,名为“唱门子”。因以狗皮绷成手鼓,串门扭唱,故称“扭鼓子”或“走鼓子”。
泗县属于哪里的啊?
泗县属于安徽省宿州市,位于安徽省东北部。
泗县历史悠久,古称虹县、泗州,原为泗州府所在地。全县面积1787平方公里,区位优越,交通方便快捷,距京沪高铁宿州东站52公里,3小时经济圈可迅速融入北京、上海、济南、郑州、合肥、南京等大中城市。
扩展资料:
泗县早在夏朝即始建制。夏、商时期,属徐州。周时属青州。春秋战国时期,先属宋国,宋灭后,属楚国管辖。秦始皇统六国后 ,属薛郡。后在潼城(今泗县潼城)增设僮县,与夏丘境属泗水郡。西汉置夏丘县,属沛郡。东汉时,属下邳国。北周改夏丘为晋陵县,后与朱沛郡的高平县并置泗州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,复夏丘县,属泗州。
唐武德四年(621),置虹县(今五河县境)。武德六年(623),废夏丘入虹。之后,虹县移治夏丘,属仁州。贞观八年(634),废仁州,虹县属泗州。元和四年(809),改属宿州。大和四年(830),废宿州,复属泗州。后复置宿州,治于虹,虹县再属宿州。五代时沿唐制。
宋元祐七年(1092),虹县属淮南路,绍兴九年(1139),改属淮东路泗州。绍兴十一年(1141),属南京路泗州。建炎后没于金,虹县仍属南京路泗州。
元置行省路(府)、军(州)、县4级建制,虹县初属河南江北行中(尚)书省(又称河南行省)淮安府泗州,继属江北淮东道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),改属临濠府泗州。
明洪武六年(1373)九月,泗州改属中立府。洪武七年(1374)八月,属凤阳府泗州。
清初沿明制,后实行省、道、府(直隶州)、县4级制。顺治二年(1645),虹县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。康熙六年(1667),江南省分置安徽省。雍正三年(1725),泗州升为直隶州,虹县仍属凤阳府。乾隆四十二年(777),泗州迁州治于凤阳府虹县,并虹县人泗州,虹县降称虹乡,至此泗县始为泗州州治。
1912年4月废州制,改称泗县,直属安徽省。1914年6月,安徽省设3道,泗县属淮泗道(驻凤阳县)。1932年10月废道,泗县为安徽省第七区首席县,治泗城。后改行政督察专员制,泗县属第六区,专员公署暨泗县政府治泗城。
1945年8月日本投降,9月,抗日民主政府撤销边区县,恢复泗县建制,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专区。
1949年4月21日,恢复泗县建制,延续至今。
参考资料来源:泗县人民政府—泗县概况
参考资料来源:泗县人民政府—古泗州的历史沿革
泗县在哪里?
泗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,位于安徽省东北部。
泗县历史悠久,古称洪县、泗州。原为泗州府所在地。全县面积1787平方公里,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。距京沪高铁苏州东站52公里,3小时经济圈可快速融入北京、上海、济南、郑州、合肥、南京等大中城市。
扩展信息:
早在夏朝就设立了泗县。夏商时期属徐州。周舟属于青州。春秋时期先属宋国,宋灭后归楚国管辖。秦始皇统治六国后,属薛县。后通城加通县(今通城、泗县),与夏秋同属泗水县。西汉夏秋郡,属裴军郡。东汉时,从属于丕国。周北改为金陵郡,后与泗州郡高平郡合并。
隋炀帝十八年(598),恢复夏秋郡,属泗州。
唐武德四年(621),置洪县(今五河县)。武德六年(623),丘夏被弃,投入彩虹之中。此后,洪宪迁居夏秋,属任州。关坝(634),任飞府,洪县属泗州。并于元四年(809)改为苏州。及高三年(830),苏州被弃,归泗州。苏州复辟后,治于洪,洪县又归苏州。五代沿袭唐制。
宋七年(1092年),洪县属淮南道,绍兴九年(1139年)改为淮东道泗州。绍兴十一年(1141年),属南京路泗州。建都后,洪县仍属南京路泗州。
它分为四个层次:元兴道(府)、军(州)、县。洪县初属淮安府,书省(又称河南省)河南江北,其后为江北淮东路。二十七年(1367年),改为林好府泗州。
洪武六年(1373年)九月,泗州改为中立国。吴七年(1374年)八月,属凤阳府泗州。
清初沿袭明朝体制,后实行省、省、府(直隶州)、县四级制。顺治二年(1645年),洪县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。康熙六年(1667年),江南省划归安徽省。雍正三年(1725年),泗州升为直隶州,洪县仍属凤阳府。龙四十二年(777),泗州迁凤阳府洪县,洪县为泗州人,洪县降为洪祥。至此,泗县开始归泗州府管辖。
1912年4月,废除州制,改称泗县,直属安徽省。1914年6月,安徽省三路,泗县为淮泗路(位于凤阳县)。1932年10月,废道,泗县为安徽省第七区首席县,辖泗城。行政督察制度改革后,泗县属第六区,专员公署和泗县县政府管辖泗城。
1945年8月日本投降,9月抗日民主政府撤销边区县,恢复泗县建制,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特区。
1949年4月21日,恢复泗县建制,延续至今。
参考资料来源:泗县人民政府-泗县概况
来源:泗县人民政府-古泗州历史沿革。
泗县隶属安徽省宿州市。
民国三十五年(1946年)七月,国民政府军入侵泗县,泗县人民民主政府东撤,国民政府管泗县。属于安徽省第四行政监察区。
1949年4月21日,恢复泗县建制,辖大庄;五月,迁至皖北行署苏仙县所属的泗城。1952年属安徽(宿州)地区。1956年,属蚌埠地区。1961年属苏仙(苏州)地区,一直延续至今。
扩展信息:
泗县,古称洪县、泗州,位于安徽省东北部,东临泗洪,西接灵璧,南接五河、固镇,北至东北与遂宁、宿迁接壤。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。
泗县历史悠久,早在夏朝就建县了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有自然优美的“鸿翔八景”、楚汉之争古战场——霸王城纪念碑遗址、隋唐通济渠遗址等历史遗迹。
好了,文章到此结束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